补齐短板 携手老乡 齐奔小康

发布时间:2015-08-17 18:18:06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摘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召开部分省区市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了对“十三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召开部分省区市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了对“十三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全省上下要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根本遵循、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拿出过硬措施抓好贯彻落实。

    扶贫开发事关全局

    贵州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事关全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贵州要与全国一起实现全面小康,同步小康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扶贫开发是中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为艰巨的任务。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相互激荡,凝聚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时代主题。

    由于历史原因、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贫穷落后一直是贵州省醒目的标签。贫困落后是贵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绊脚石”,是当前全省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对贵州而言,扶贫开发依然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贵州要实现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只有广大农村达到了小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康。

    脱贫攻坚谋动而行

    贫困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是贵州同步小康建设“短板中的短板”,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推进扶贫开发是贵州的最大民生。2011年贵州省出台的《关于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进行奖励的意见》,强调把扶贫脱贫作为全省“第一民生工程”,鼓励各地“敢于摘帽惠民生,敢于摘帽抓产业,敢于摘帽促发展,敢于摘帽奔小康”。贵州“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近年来,在推进扶贫开发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摸索总结出一套可推广的精准扶贫经验。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扶贫开发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开发的显著成效引人注目。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六个到村到户”做实精准扶贫、同步小康驻村、金融扶贫支持产业发展、脱贫成效考核、健全扶贫工作新机制等一系列精准扶贫措施催生了显著成效。2011年以来,全省有25个县、525个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149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623万人;贫困人口占全国比重从2011年的9.4%下降到目前的8.9%;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33.4%下降到目前的18%;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3472元提高到2014年6146元(2014年,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71.22元);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3153元提高到2014年的5909元,122万人迈上脱贫致富新路。扶贫开发逐步实现了由“输血式”、“粗放式”、“被动式”、“分散式”扶贫向“造血式”、“精准式”、“参与式”、“整体式”扶贫转变。贵州省精准扶贫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贵阳市在全省的扶贫开发中成效显著,提前6年在全省实现“整市脱贫”,为贵阳市提前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举全省之力补好

    扶贫开发短板

    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贵州扶贫开发取得一定成就,但目前全省还有贫困人口623万,占全国贫困人口的8.9%,并且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为确保贵州全省在“十三五”期间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33668”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即:在3年时间(2015—2017)内减少贫困人口300万以上,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干部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完成“六个小康建设”(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任务,使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为指南,打好脱贫攻坚决战

    在贵州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四个切实”的具体要求。这是党中央对脱贫攻坚决战发出的总号令,也是我们实现脱贫目标的新指南。

    “四个切实”体现了统筹全局的战略谋划。解决贫困地区的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强化党政一把手负责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形成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只有多方同时发力,实现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帮扶与基层组织作用协同推进,才能充分形成扶贫开发工作的强大合力。

    “四个切实”蕴含了求真务实的科学方法。扶贫开发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对于剩下的“硬骨头”,扶贫方式需转型升级,形成上下联动、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从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第一书记)、脱贫成效的六个“精准”,到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的三种施策,再到研究实施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的“四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一系列针对性强的“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的创新举措和指导方针,为贵州省乃至全国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指明了方向。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调研中召集7省市“一把手”谈“十三五”规划,也论及脱贫攻坚。不到一个月,一东一西,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次“约谈”均涉及扶贫,其重视与用心程度不言而喻。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奔小康,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实现这一承诺,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用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带领下,在脱贫攻坚战中坚持做到“四个切实”,就一定能攻坚拔寨,攻克最后的贫困“碉堡”,就能补齐短板,携手老乡,同奔小康。

    (执笔:中共贵阳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朱莉)

责任编辑:韦伟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