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已死 还要争扶不扶?

发布时间:2015-09-08 17:01:27   来源:贵阳网—贵阳晚报  

摘要:8月30日下午,开封暴雨,路面积水成河。一名60岁老人骑电动车涉水时突然倒地,在水中不停挣扎。多名路人上前围观后又退回,有一女子劝人伸出援手未果后也离开。三分钟后,老人被另外一群路人拉出,却已死去。

    8月30日下午,开封暴雨,路面积水成河。一名60岁老人骑电动车涉水时突然倒地,在水中不停挣扎。多名路人上前围观后又退回,有一女子劝人伸出援手未果后也离开。三分钟后,老人被另外一群路人拉出,却已死去。(9月7日 中新社)

    生命已逝,虚化的道德谴责似乎毫无意义。不过,如果我们再不想想办法,当我们的家人或者我们自己倒在地上,迟早也会遭遇无人搀扶的困局。

    这样的担心不是杞人之忧,不妨来看看下面两组数据:一则,此前,一份由美国耶鲁大学完成的研究表明,70和80岁以上的老人,跌倒意外发生率分别达到30%和50%,其中有10%的人会因为跌倒造成严重伤害,例如骨折、死亡等。此外,老人一旦发生过第一次跌倒,在之后一年内再次跌倒的可能性达60%。二则,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据预测,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超过4亿。老人多了,老人又易摔,谁来为救命的见义勇为撑腰呢?

    为了解决所谓“后顾之忧”,大家也都是蛮拼的。比如有人说“不会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1年9月6日,原卫生部公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谆谆教诲如何“分情况进行处理”;比如有人说“没保障”,除了深圳等地已有地方立法实践之外,《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立法工作也在调研,上海人大邀民众调查“好人无偿救人能否免责”……此外,高校祭出“撑腰体”,北京开卖老人意外险,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那么,老人摔倒为何很多人还是不敢扶?

    道德解决不了的问题,靠技术与制度来查漏补缺,听起来不无道理;但最终“万事俱备”后,愿不愿伸手,又绕回到道德本身上来了。

    当道德这种基础的、慢性的要素,在底层出了问题,“礼失求诸野”的愿景,就灰飞烟灭。老人倒在积水里,想要搀扶的路人有各种担心;如果这种“担心”是可以被理解并需要求解的,那么,扶老人永远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很简单,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人的担心,你解决了这个担心,还有下一个担心。但问题是,天下的道德行为,古往今来的搀扶之举,总是有成本的。就算倒在积水里的是个大罗神仙,任何搀扶行为也有机会成本的考量:比如扶人时可能闪了腰,比如积水可能导致皮肤过敏——所有无害的可能与成本,都垫付并弥补之后再去搀扶老人,这是等价交换,还是人性义举?

    法律、制度、技术,可能修弥得了道德的缺口,但永远不能代替道德本身。

    老人已死,就别再争要不要扶了,而是及时唤醒底线的良知,该谴责的谴责,该鼓劲的鼓劲,想方设法让下一个倒地老人,不至于因为托词式“后顾之忧”,而成为袖手旁观里的牺牲品。 邓海建(时评人)

责任编辑:韦伟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