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失业的穷二代失去机会

发布时间:2015-10-19 19:21:30   来源:贵阳网—贵阳晚报  

摘要: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一项针对1200名接受过资助的贫困学子的调查显示,受助学生的家庭呈“常态化贫困”趋势。在调研中,有学生表示:“不怕苦,不怕累,只怕没机会。”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一项针对1200名接受过资助的贫困学子的调查显示,受助学生的家庭呈“常态化贫困”趋势。在调研中,有学生表示:“不怕苦,不怕累,只怕没机会。”这份调研报告指出:“机会公平是最重要的公平,然而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最缺乏的就是机会。他们曾将希望寄托于教育,然而现实是这条路越走越难。”(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

    农村孩子失业率高其实是则“旧闻”,只是随着时间推进,未能有效改善,而是日益严重。

    农村家庭毕业生成就业最困难群体,失业率高达三成也有诸多数据支持,比如2013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农村家庭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最困难,失业率达30.5%;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明显影响,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的就业率(87.2%)明显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从“穷一代”到“穷二代”,这样的代际传承和群体鸿沟并没有缩小,而是有进一步扩大之势,从而才有了农村孩子“读书无用论”的喟叹。

    有人说,在公平成为稀缺品的当下,高考和高等教育承载着公平的底线,因为一张试卷让农村孩子也有了“底层向上”的成功机会。然而就这一点来说,城乡之间、贫富之间仍缺乏平等的起点:一个不知“PPT”为何物的农村学生,跟一个早已熟知一切社会规则的城市孩子相比,相差的不仅是某种技术性能力。

    湖南省委党校人口研究所学者豆小红抽取了几组湖南高校毕业生样本,分析其“职业发展”与“家庭出身”之间的关系,调查结论是:父辈的职业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子辈的职业地位。自然,若是读不懂失业“穷二代”们的烦恼,就很难寻求社会公平正义之路。

    那么,如何让失业的穷二代不再为机会而烦恼?笔者以为,就是实现社会公平,让“人人生而平等”得到更好的体现。公平的获得,应当得到规则的承认、法律的保障。除了法治的实现之外,还要让各种权利得到尊重,让社会资源的分配更加均衡,让历史原因造成的城乡之间的差别得到缩小。

    这是一个很宏大的命题,涵盖到公平的底线和伦理;但又是一个很微观的实践,就是让明规则发挥作用,让法律之外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微弱,比如对失业的农村孩子而言,如何让其职场的竞争中,不因为别人有一个好爹而天然处于下风,也不能让一些单位招聘时,出现“量身定做”的各种投机,穷二代的烦恼才不会成为群体的痛点。

    唐 伟(职员)

责任编辑:韦伟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