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非急救服务”全交给市场

发布时间:2016-03-31 18:29:13   来源:中国青年网  

摘要:挂着警灯写着“急救”字样,也不一定就是正规救护车。一般人正常出行,可以任意选择乘坐交通工具,家里有人突发疾病需要救治,直接拨打120,也能立即等到专业的救护车。从南京的黑救护车运行情况看,社会对“非急救车”的使用需求明显超过急救车,存在着很大的市场空间,也是很重要的一项民生需求。

  挂着警灯写着“急救”字样,也不一定就是正规救护车。近日,记者调查南京黑救护车“江湖”,发现其数量比大家想象的还要多。基本收费为每公里20元左右,黑救护车上一般没有医护人员,有些车内只配备担架和氧气瓶。对于黑救护车,急救中心及卫生行政部门也没有相关执法权,“不能扣车,也不能罚款。”(据3月30日《现代快报》)。

  一般人正常出行,可以任意选择乘坐交通工具,家里有人突发疾病需要救治,直接拨打120,也能立即等到专业的救护车。但有一种特殊情况却让不少家庭陷入尴尬,家里遇到瘫痪在床的病人需要入院或长途出行,再或是经过医院救治虽已转危为安,但仍需要小心呵护长途转院,乃至回老家静养的病人等,对于这些既无法乘坐普通交通工具,使用救护车又限于不能跨区,目前能够保障搭乘的交通工具几乎是个空白,最后不得不选择“黑急救车”,尽管每公里收费20元甚至更高,但为保证安全、舒适和不出意外,病员家属也不得不选择默默承担。

  从南京的这类情况就可以看出,市急救中心目前可以上班的医生仅18人,急救车也只有50多辆,仅能基本满足急救病人的拉运,而围绕在全市各大医院的以转运“非急救病员”为主,仅商务车改装的黑救护车就多达上百辆,再加上其他车辆改装的黑救护车,总数超过正规急救车的数倍,而且从他们自曝的经营情况看,每天都能接到100多单出院生意。一趟跨省转送,收费甚至可达数万元。而为了降低成本,这些黑救护车非但没有配备相应专业医护人员,车内设施简单,甚至只有担架和氧气瓶,而司机因为“生意”太忙,也常常出现疲劳驾驶,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隐患。

  同“急救车”等诸多特殊公共需求一样,“非急救车”也是很重要的一项民生需求,而且由于其特殊性,还不能完全交给市场操作。从黑救护车转接出院病人中就能看出,因为病人的特殊性和跨区拉运,既不能使用正规救护车,更不能使用一般普通车辆,黑救护车几乎就成了唯一选择,在这种状况下,虽然价格可以协商,但病员家属却只能在送与不送之间二选一,基本没有讨价还价的可能,只能是“伸头挨宰”。更不难想象,如果“非急救车”完全市场化,凭借车辆的特殊性,价格的主动权依然在营运者一方。

  目前,对于“非急救车”的运营和管理依然还处在“空白”期。对非急救病人的转接拉运还只能依靠正规急救车,但在各地正规急救车辆使用普遍紧张,甚至难以保证急救病人接送的情况下,非急救病人需要使用车辆就只能出高价求助“黑救护车”,而且这些黑救护车与各大医院的关系微妙复杂,从他们在医院自由出入和“娴熟”的操作过程来看,在一般病人眼里俨然就是正规救护车辆,出现宰客等坑害病员及家属的行为,人们自然会谴责医院乃至卫生管理部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将“急救车”和“非急救车”作为两种公共服务,让需要使用非急救车辆转接和出院的病员家属,也能像拨打120急救电话那样,随时接受服务。

  从南京的黑救护车运行情况看,社会对“非急救车”的使用需求明显超过急救车,存在着很大的市场空间,也是很重要的一项民生需求。在正规急救车“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对黑救护车一概禁之和严厉打击,势必会带来非急救病人无车可用的尴尬,但如果任由黑救护车“肆无忌惮”,弊端显然更多。因此,当务之急,不妨设立相应的门槛,将这些“散兵游勇”的黑救护车集中“漂白”管理,建立相应的制度进行严格规范,设立统一的服务电话,在借鉴“上海经验”的同时不断创新思维,在对非急救车辆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尚有困难的情况下,不妨由政府指定部门管理,制定出相对合理的市场价格,确保非急救车辆有序规范运营。(朱永华)

责任编辑:林萌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