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制社会”是网络支付安全的保障

发布时间:2016-07-05 18:15:41   来源:中国青年网  

摘要:当前,微信红包、扫码支付、手机转账等网络支付已成为百姓日常消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事实上,“非实名”的滥用既没有给本人隐私保护带来多少益处,相反实际利益受损却给正常的追索造成很多不便。从推进实名制难的反映中不难看出,人们主要担忧是个人隐私信息被无端泄露。

    当前,微信红包、扫码支付、手机转账等网络支付已成为百姓日常消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国人民银行去年12月28日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按照新规则要求,实名制能否顺利落地成为公众及业内普遍关心的问题。

    其实,在互联网没有诞生之前,普通公民无论参与任何经济活动,还是住宿、购物消费等正常消费行为,往往是“实名制”,只有某些意图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或不能见光的行为,往往选择“化名”,当然从事文学艺术的人员选择“笔名”“艺名”是另当别论。但自从虚拟的互联网普及运用之后,各种各样被冠以马甲的“网名”迅速蔓延,不少人不仅在网络上拥有多个“网名”,某些网名的知名度甚至已经“覆盖”了原本的姓名,知其网名不知其真名也早已不是传说。

    但这种“非实名”在各种网络社交甚至现实社会的无度蔓延,确实给正常的社会管理带来诸多不便甚至障碍,人们一方面担心实名制会给自己的真实信息造成泄漏,而另一方面乱用网名和“非实名”的现象又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不少困惑。而事实上,“非实名”的滥用既没有给本人隐私保护带来多少益处,相反实际利益受损却给正常的追索造成很多不便。网络支付新规强调实名制,既是有效保障各方资金的支付安全,更是在维护支付市场的秩序健康,而随着网上网下经济交往关系的越发密切,出于维护网络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重新回到“实名制社会”也是必然趋势。

    从推进实名制难的反映中不难看出,人们主要担忧是个人隐私信息被无端泄露。数据显示,2015年有近200家网上商城或支付平台被暴存在安全漏洞,导致数据库信息被窃取。其中,多家网站泄露的用户信息达到数百万条,最多的甚至达到上千万条。显而易见,信息泄露会给实名制用户造成比非实名制用户更容易也更严重的危害,而一些相对实力较弱的商城或支付平台,由于在安全防范技术方面投入不足,对于频繁使用网络支付的实名制用户而言,一家平台信息泄露,用户的所有账户的资金信息都可能会“功亏一篑”。这对于人们使用实名制的信心必然带来严重打击。因此,要推动和实现网络“实名制”,必须以扎紧信息泄露出口为前提。

    长期以来,人们在网络世界里由开始对使用“网名”新奇,到逐步出于防范的习惯甚至产生依赖,说到底还是对社会的信任缺失,也正是这种有信任缺失而产生的强烈防范心理,才使得不少网络用户对实名制充满担忧。因此,推进网络支付包括手机注册等“虚拟世界”的实名制,实际上也是构筑社会诚信的一部分,他既需要人们克服心理上对“实名制”的恐惧感,更需要在技术和制度上来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加大对信息泄露尤其是对信息诈骗和以用户个人信息牟利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实名制用户的信息安全,只有让实名制用户在经济交往的各种支付中有放心踏实的收获感,推进网络支付实名制就不再难,一个现代互联网时代下的“实名制社会”距我们更不会遥远。(李华东)

责任编辑:林萌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