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化载体 发展特色文化

发布时间:2016-11-30 19:47:30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10月9日,在全市文化发展大会上,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指出,要在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中找准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着力打造阳明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文化、公共文化、时尚文化“五张名片”,推动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市,为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做出应有贡献。按照全市文化发展大会的部署要求,结合南明区实际,笔者认为,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应更加聚焦文化发展转型升级跨越,以特色品牌塑造为突破,增强南明文化软实力,着力打造好实体平台、河流文化、文化品牌、文化服务等载体,积极传承历史文化、发展生态文化、培育公共文化、塑造时尚文化,全面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打造实体平台载体,传承历史文化。大力挖掘翠微阁、汉相街、达德书院、黔明寺等古迹的文化底蕴。把历史建筑的保护提升和地标街区的开发改造相结合,融入现代文化元素,打造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文化旅游街区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充分利用贵阳大剧院、贵阳图书馆、南明区文化馆、文化广场等新型文化平台,策划组织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将它们打造为展示贵阳时尚文化的现代化平台;以廉政文化、阳明文化、拥军文化等为主题建设一批城市文化广场,打造人文元素多样、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空间。将改造提升实体平台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通过规划引领,依托南明河沿岸资源,推进甲秀楼旅游文化商务核心区、筑城广场文化休闲商业街区项目建设,培育独具特色的南明时尚文化;通过业态引导,将古迹的文化发掘利用与春黔社等民间文化机构的活动相结合,与茶文化活动相结合,与贵阳旅游商品开发、特色食品推介相结合,将之打造为贵阳市精品旅游线路。利用网络平台引领大众文化。通过微电影、沙画等适合网络传播的艺术形式,创作形式既接地气,内容又能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作品,引领大众文化健康发展。

  打造南明河文化载体,发展生态文化。深入认识南明河作为城市母亲河的重要性,结合“一河百山千园”工程的推进,挖掘弘扬南明河在城市发展变迁中蕴含的城市精神和灵魂;充分挖掘南明河各个时期的历史名人名景并予以再现,彰显城市文化底蕴;将南明河建设为城市窗口,充分展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要加强南明河水质保护提升,综合开发利用南明河流域生态资源,建立公共文化空间,让市民亲水、让南明河亲民。要做足水与文化的文章,研究、挖掘南明河沿岸历史文化,以王阳明、张之洞、甲秀楼等历史名人和名胜古迹为切入点,对南明河沿岸景观进行重点恢复打造,为市民提供活动空间,向游客展现贵阳风情。

  打造文化品牌载体,培育公共文化。继续开展“黔茶飘香·品茗健康”茶文化系列活动,着力打造一批环境幽雅的茶楼、茶馆、茶社,扶持贵州茶城、太升茶市等茶叶专营市场发展,在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市民素质、展示黔茶魅力等方面持续提升,将茶文化系列活动的影响力向茶楼、向旅游景点、向社里乡亲、向百姓日常生活延伸。充分发掘利用李端棻文化遗产,弘扬传播李端棻历史文化精神。利用图云关抗战遗址和即将重建的贵州人民抗日纪念塔、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等人文自然资源,打造人文教育基地;在目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云关遗址的基础上,丰富教育内涵,继续改造提升,将图云关打造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区,推出更多特色文化品牌。

  打造文化服务载体,塑造时尚文化。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提升南明区文化馆运营水平,培育全省一流的群众文化服务标志性品牌;适时建设南明区公共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南明区青少年宫等区级文化设施,向省市积极争取新的大型文化设施落户南明。在城乡结合部、旧城改造棚户区建成区域、农村地区配套建设一批文艺演出场所,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建设“数字图书馆”、“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指导网”等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多渠道向基层配送文化资源;建立公共电子阅览室,为基层群众提供公益性互联网文化服务;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发展。进一步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支持各乡、社区开展各类民间艺术活动、旅游文化活动、社团文化活动;鼓励单位内部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开展面向基层的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继续开展好“三下乡四进社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等文化活动。持续开展“文明有礼南明人”评比活动。通过开展评比活动,塑造典型,引领文明有礼的时代新风尚。

  (作者:罗正阳 作者单位:南明区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赵子滟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