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带上这几本书

发布时间:2017-02-15 18:54:10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绿茶

  过年了,每个人都归乡之心似箭,离开故乡的人,都有一种难言的家乡情结,在我心中,那是一个“回不去的故乡”,但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最强烈的内心诉求还是回家回家回老家。回家旅程漫长,带上几本与故乡有关的书,可以打发时间,也可以思索一下自己与故乡的联系。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是网络上曾经风行过一阵的同题写作,冉云飞把这个命题一直执行下去,变成了他新书的书名。故乡在每个人心中的况味不太一样,没故乡的人是不幸的,有故乡但已经沦陷,其实是一种双重的失去。冉云飞试图从历史中寻找巴蜀的过去,也找寻故乡原来本该的样子。

  《找不回的故乡》。十年砍柴有浓厚的家乡特质,每次和他聊天或吃饭,他会讲述很多家乡的人和事。这本书中的很多文章,曾是我主编《文史参考》时约他写的专栏,这个家乡历史地理专栏让砍柴更多地关切家乡史地。找不回的故乡,是他多年对家乡史地书写后的小小结论。

  《皮囊》。我印象中的蔡崇达,是一名很好的特稿记者,看过很多他的报道,对他的职业素质和文字表达都很敬佩。看《皮囊》,看到他身上另一种可贵的气质,回归内心审视自己,用对故乡亲人的情感表达,写书自己的爱与自由。解开皮囊,他身上没外露的气质还有很多,比如,企业家。

  《从出生地开始》。袁凌和我做过同事,但我们并不认识,而是很多年后读他的《我的九十九次死亡》才认识,也是通过文字。没多久又读到他的这本随笔集,上面还签了“绿茶老师指正”,我们算真的认识了吧。他来自陕南山村,书里的乡村记忆真实打动了我,因为我也来自农村,这些东西虽然南北不同,但又是那么相同。

  《忧郁的故乡》。社会学博士黄健以田野调查的手法,深入故乡获取一手材料和采访,解释乡村观念的根源,展现转型期中国农村的问题与机遇,展示故乡之变带来的社会学问题。书写那些让人怀念、令人心酸的人和事,是一个青年学者对家乡的关怀之情。

  《一个人的乡村》。中国乡村发生的巨变,已经是各种让人惊呆了的场面,曾经魂牵梦绕的故乡,已经不可能再现。郭正一用最原始的方式,记录属于自己的一个人的乡村,字里行间满是对故乡的纠结和感动,没有人能代替别人书写故乡,每个从故乡走出来的人,即便故乡已经不是你记忆的样子,但记录和书写故乡,是每个人应该真诚对待的事情。

责任编辑:赵子滟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