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墙封店”有没有“弦外之音”?

发布时间:2017-02-16 17:32:34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创稿  

  “砌墙封店”有没有“弦外之音”?

  背景:近两年,一些城市出现了砌墙封店的潮流。不少临街小店被指违章违建,整体消失。

  中国青年报发表周俊生的观点:看这些小店大都利用居住用房破墙而建,可能会损害建筑的安全性,有的店还占据了一点人行道,说它们存在违章问题,不算过分。管理部门本可以根据房屋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而不是一封了之。这些小店被封掉的另一个原因,是店主未到工商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对此,工商登记部门本应改变“衙门作风”,帮助小店业主办理好相关手续,督促其守法经营。近几年,中央政府一直在积极倡导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期望通过“双创”释放市场活力。但是,不是只有时髦的“互联网 ”才是创业,找准市场空缺,开一家小店,赚一些小钱,同样是一种创业形式。管理部门应该对所有的创业者做好服务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守法经营。砌墙封店的市场管理手段,不光是工作作风简单粗暴的问题,也对市场的自由交易造成很大损害,不利于推进经济转型。

  小蒋随想:“砌墙封店”往往出现在大城市的主城区与主干道。此举除了具有整顿市容、规范经营的目的,还有一个虽未明说、却是管理者极看重的作用——疏散中心城区人口,尤其是外来人口。从经验看,开这种小店的往往不是本地人,且不是管理者想吸引的高级人才。在某些管理者眼中,一些外来人口给城市“添乱,添堵”,加之其不规范经营存在安全隐患,不照章缴纳税费,更不被管理者待见。面对大城市人口日益“爆棚”,公共资源愈发紧张,管理者想“优先疏散”哪些人不言自明。一面是人们渴望自由迁徙、打破户籍壁垒,另一面是“大城市病”日益加重、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被提上日程,其中的矛盾该如何解决?区域协调发展是当下的一大要务,但在推进中面临着地方保护主义的掣肘。如果深层矛盾得不到缓解,表象问题难以消停。

  “天价烟”欲抬头,该给谁敲警钟?

  背景:近日有市民发现,有烟酒店对烟草“限价令”置之不理,公然售卖“天价烟”。记者走访发现,超出“限价令”规定最高售价千元每条的香烟品类比比皆是,有的香烟甚至标出近4000元的高价。

  钱江晚报发表然玉的观点:“天价香烟”重回市场,或许与三公消费抬头、奢靡享乐之风回潮不无关系。一些人通过消费所谓名人同款、专供特供的高价烟,来追求一种“身份仿拟”的精神幻想;另一方面,就实际功用而言,“天价烟”也的确充当了自抬身价、勾兑人情的最佳道具。毋庸讳言,馈赠、分享“天价烟”的过程,实则就是一个搭上线、建圈子的过程。考虑到天价烟与公权场素来暧昧不明的关系,公众自然有理由担忧,天价烟的重新走红到底意味着什么?作为一类有特殊含义的、晴雨表式的消费品,烟草市场的新一轮异动,理应得到充分的重视。似乎也只有这样,才能平复舆论的普遍焦虑,也才能进一步巩固业已取得的反腐成果。

  小蒋随想:吸烟有害健康,天价烟不光伤身,还可能把一些人送入大牢,这不是危言耸听。比如,南京市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原局长周久耕先被曝抽天价烟,后被晒戴名表,致其腐败行径败露,被判刑11年。周久耕被判刑是在2009年,某些人是不是渐渐淡忘这一前车之鉴?2012年12月中央出台“八项规定”,2013年6月习近平提出解决“四风问题”,一些违纪违法的干部“玩完”,几年时间过去,某些人是不是觉得可以“松口气”?如果有人真这么想,恐怕离“作死”不远。因为,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已是新常态,可持续的监督永不收兵。从另一个角度看,不收与不抽天价烟,不一定就“没问题”。反腐与监督并不停留于表面,一些装清廉的腐败分子照样完蛋,奉劝某些人别耍心眼。“天价烟”市场有所抬头,值得敲敲警钟。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任编辑:赵子滟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