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党的基层组织 严格教育管理干部

发布时间:2017-02-27 21:05:10   来源:贵州日报  

  ◎实践思考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十三亿人民的庄严承诺,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担当。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是推进全面小康的具体承担者和组织者,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必须夯实筑牢,严身强能。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并随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显著特征和政治优势。1847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把正义者同盟改造成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提出党的支部在党的整个组织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列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建党思想,明确提出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提出了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本细胞”的思想。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1921年党的诞生,就是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创建的。1927年9月“三湾改编”,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把支部建在连上”,为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提出了“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等重要观点。1990年8月,中央有关部门在山东省莱西县召开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从理论、政策和制度上,确立了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格局。1994年,中央召开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和部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一个好领导班子,一支好队伍,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一个好经营机制,一套好管理制度)的目标要求。基层党员干部是一线的指战员,只有培养造就一大批党性强、作风硬、有能力、敢担当,忠诚于我们党、忠诚于我们伟大事业的党员干部队伍,只有把我们党的基层组织真正铸就成为凝集和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奋斗的核心,才能加快实现全面小康。

  夯实筑牢基层组织,严身强能管理干部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干部是群众的领路人和工作的组织者。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在“人”,必须坚持“书记要能带领人,班子要能团结人,集体要能服务人”基本思路,建设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才能有效破解部分基层党组织建设“软、散、空”的现状。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是《党章》明确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新形势下强化党员管理监督,必须从五个方面下大力气。

  创新学习教育的载体形式。开展党员集中式学习的同时,要通过外聘专家教授讲学、学员互动交流、体验式教学、参观学习、技能争先等形式活化学习载体。特别是对农村、社区、学校、小微企业等基层党组织,要采取送学巡讲等方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补足基层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之钙。

  重点抓好党员干部的素质提升。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中,要根据实际需要对干部进行技能素质的区别培训、任前培训,确保每一个行业主管部门的班子中,都有这个行业的行家里手,鼓励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在上级部门调训的同时,自主出去参观学习,充分挖掘基层干部的创新能动性,激发其自觉学习、主动提高的思想意识。

  强化监督执纪。对党员干部要强化日常监督,通过谈心谈话、专项巡查、抽查领导干部报告事项等,多方面掌握干部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苗头问题。对主要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要突出重点监督,对涉及项目工程、资金调度使用、干部人事任免等内容要实现全程监督,特别是民生领域的项目资金,要突出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确保监督无盲点。

  着力治理消极怠政。将“决策失误、执行不力、监管缺位、推诿扯皮、慵懒无为、行为失范、效率低下、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等项消极怠政突出表现作为重点治理对象;同时,对行政职权、行政许可和便民服务等事项逐一编制权力清单,制定权力运行流程图,将有关内容以规范文本格式在本单位政务公开栏公示,将权力的“家底”公之于众,使干部清晰自己的职责,让群众明白“不为”情况,监督“不为”行为。

  突出重点,选好书记带好班子。一个党的基层班子强不强,关键要看书记这个班长强不强。要坚持“二十字”的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的重要标尺。要按照强信念、常为民、勤务实、敢担当、能自律、会发展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度量选好用好书记,履行好“一岗双责”,当好“班长”,管好班子,带好队伍。

  强化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核心领导和组织带动作用

  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原则,发挥党的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主战场上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基层组织的核心力和党员干部的组织力,避免“两张皮”现象。

  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勇于、敢于、善于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激发干部群众的发展潜能。

  抓好脱贫攻坚,进一步实施好脱贫攻坚示范县、教育卫生文化等一批政策、项目,着力改善农村的发展基础。

  统筹整合小康建设各方面力量,按照共汇其力、共搭平台、各尽所能、各记其功的原则,紧紧围绕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整合项目、整合资金,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发展,通过抓点带面的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步协力助推全面小康。

  (作者为镇宁自治县县委书记)

  ■ 庞 琨

责任编辑:赵子滟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