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四个坚持”贯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27 21:15:25   来源:贵州日报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 孟 桢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正确的理论必须用来指导实践,产生实际的效果。理论产生预期的效果,既要求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也要求理论出场的方式、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问题。“真懂真信”在理论上表现为要弄清楚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实践中要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坚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处理好三个层次的关系:一是要区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我认为’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反思;二是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等范式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联,这里要解决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源”与“流”的问题;三是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这里要解决的是“论”与“用”的关系问题。正确理解和区分这三个层次的关系,是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澄明,为正确理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者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传承者、推动者,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前沿阵地的布道者、宣讲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必须在真懂、真学、真信上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学透一步。只有廓清了理论本身的主次、源流、论用关系,才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道路上,实践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才能让世界认识到“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坚持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使命和担当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成事在人,其关键在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战线的每个工作者是不是能够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与时俱进的学习、理解、宣讲相关理论;是不是有功成不必在我,久久为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充斥着许多并不和谐的腔调,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及西方肆意鼓吹的以所谓自由、平等为口号的新自由主义等等,这些极端的、片面的错误认识和以和平演变为本质目的的意识形态极大地冲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在某些实际工作领域,包括部分高等院校直接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一线教员,对传授这门功课应该如何讲、讲什么缺乏常识性的认知,造成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种种不良后果。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一定要确立正确的心态和价值观,要将已经掌握的理论自觉运用到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的实际领域,不传播错误观点,不扩散错误思想,不以一己之偏见“骂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腐蚀和诱变,主动与散布谣言攻击党和政府政策法规的行为作斗争,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学术理论阵地的引领辐射作用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社会政治思潮中的一种,因中国现实的需要被引入国门,也必将因新的需求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这些新理念、新主张、新方案,以何种方式出场,以何种面貌最迅速最直接地被社会接纳、被群众需求,哲学社会科学的阵地作用不容忽视。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者要格外珍视工作岗位,要尽最大的努力发挥好、运用好各自的学术平台、理论阵地。要在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的联络联谊联结作用时,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通过打造精品力著、精品论坛、精品学术年会推陈出新,展示具有时代风骨的优秀理论成果;要通过党校和各高等院校的学报学刊,中央以及各地的综合性、专业性的理论刊物,对当前社会出现的各种的特殊的现象,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要在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以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为例,目前还没有哪一种学术公器能在推动学科体系建设的前瞻性、保持时间的连续性、空间的稳定性上,比综合性学术期刊更具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更具明确的问题导向性,以及推动交叉学科共同研究的便利性。此外,综合性学术刊物与专业性学术刊物能够形成一种良性互补的格局,能从更加综合、全面、深入的视角介入某些专业领域和社会重大问题,推动学术的创新和创造。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好理论阵地的辐射、覆盖和引领作用。

  坚持党的领导,为人民立言,为人民做学问

  “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不论谁提出的理论,不论什么样的理论,如果与事实不符,都不会得到人民的信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必须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为人民立言,为人民做学问。在此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处理好学术话语、政治话语、群众话语的转换关系。用学术话语思辨研究,用政治话语资政服务,用群众话语宣传政策;要注意历史问题现实化、学术问题政治化倾向;要增强敏感性,把学问做精做深,主动驳斥那些不怀好意的现实企图,要取得国际学术界的支持,赢得话语权。此外,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要自觉与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做斗争,摒弃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等不良学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真正以过硬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赢得人民的尊重,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

  (作者为湖南省社科联副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出发,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为谁做、谁引领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立意深远、气象宏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价值和作用不可或缺。正所谓“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而忧,忧而不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启示我们,要搞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就必须做到“四个坚持”。

责任编辑:赵子滟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