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总有你的声音”

发布时间:2017-03-08 16:35:32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孩子,你总有你的声音”。贵阳儿童文学作家海嫫坚持童诗要反映出孩子纯真与欢乐的声音。当前商品经济、大众文化以强大势力浸染成年人和儿童生活, 其影响呈现出广泛性、深刻性特征。这种情况将各种社会、生活信息平等地传入儿童和成年人大脑,越来越模糊了儿童和成年人的界限,除了生物学上的区别外,对儿童和成年人的划分,其清晰度和明了度越来越难以看清。“儿童反儿童化,成人反成人化”这种日趋严重的情况,在城市越为突出。大量出版着的儿童文学作品,到底有多少孩子在读呢?武侠言情,甚至安妮宝贝的文字,倒成了精神“大餐”涌向孩子。这至少让儿童缺少了一份本应该有的纯真和美好。面对生存的压力,成年人渴望回到无忧无虑的、欢乐的童年时代。不完整的童年也让儿童较少能享受童年的欢乐。

  海嫫却在心里坚守着孩子童年应该有的纯真与欢乐。“孩子,你总有你的声音”,在散文诗作《小小雨滴》里,她对这个坚守进行了诠释:

  “渺小的小雨滴从天空向下落,是的,一滴真正的雨滴总要完成一次这样旅程”;“它太渺小,谁都可以忽视它,可是它却不想忽视自己”;“也许喊点什么,它对自己说”;“没有谁在意这样的喊声,但是小雨滴感觉这喊声不赖,于是,它继续自己的呼喊”;“哦,多美妙”;“小雨滴最终落到了地面。它和千千万万颗小雨滴一起,在路面奔流,向前,向前……”,这种对“孩子童年欢乐”的坚守,在其诗作《一元钱》中大放光彩:海嫫在诗作里设置一个小画家,让他尽情享受童年应该有的欢乐,“你总有你的声音”,她对“小画家”说。于是,“小画家”自己心里的声音强有力地迸发:“今天的太阳是绿色 / 花儿全是蓝脸庞 / 红苹果结在黑树上 / 小狗摇着紫尾巴”!面对爷爷奶奶的哈哈笑,“小画家”心里的声音爆发得更加强有力:“再笑 我就还要画 / 画个爷爷梳小辫 / 画个奶奶溜旱冰”。

  海嫫童诗坚持表现一个真实的,完全孩子式的童年欢乐情景。诗作《骑“大马”》表现小孩子与风玩耍的情景;《穿花棉袄的女孩》描叙一位“没有走出山外”的“穿花棉袄的女孩”。“她很干净 / 像,河滩里一枚小小的亮石子”。她的生活纯洁快乐“在风中起跑 / 两条辫子, 跳来跳去”。诗作中,海嫫“孩子,你总有你的声音”的坚信,表现得很直接,虽然“我没有听到她的歌唱”,但是“我坚信 / 许多年后 / 她的山歌一定很婉转”。

  海嫫童诗坚持让孩子直接说出心里话。《一个小女孩和妈妈的对话》模仿孩子的口吻与妈妈对话;《野野的风》将野风拟人化为一个小孩子,以这个风孩子独白的方式,直接说出孩子的心里话;《熟睡的孩子》说出了孩子梦中的心语。

  海嫫童诗坚持再现童年欢乐情景。《小鸭淘气》是模仿民间数数童谣而创作的歌谣体童诗:“一二三四五六七 / 七只小鸭真淘气 / 摇摇摆摆跳河里 / 凑到一起想主意 / 大家快快来努力 / 捉条小鱼送小鸡 / 嘎嘎嘎,嘎嘎嘎…… / 小鸡藏进草丛里 / 她最爱吃虫和米 / 就是不吃小小鱼 / 调皮小鸭真可气……”。童年的欢乐,在小鸭的恶作剧中,在被戏弄的小鸡“藏进草丛里”,更绝妙的一笔是藏在草丛里的小鸡对小鸭们的对抗:“妈妈来了不饶你 / 一个一个扔河里 / 唧唧唧,唧唧唧……”,在无计可施之际,搬出妈妈就是最好的杀手锏。在放出“狠话之后”,小鸡的“唧唧唧,唧唧唧……”不小心透露出它仍然存在的心有余悸。小鸭总有小鸭的声音,它们用对小鸡的恶作剧表演了小鸭式的声音;小鸡总有小鸡的声音,它“藏进草丛里”,心有余悸地用“妈妈”作武器对抗小鸭们的恶作剧,表演了小鸡式的声音。海嫫在《小鸭淘气》中使用拟人形象的童话叙事手段,用非现实性的假定方式再现出孩子的生活,把一个虚构的,却完全是孩子式的童年欢乐情景再现出来了。

  《花头巾》也是模仿民间童谣创作的歌谣体童诗,却是用写实性的假定方式再现孩子的生活,把一个真实的,完全孩子式的童年欢乐情景再现出来,精彩地再现了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生活。

  但当今社会,孩子听的看的是成年人的音乐图画,接受的是成年人式的教育,从文学得到的情感感受也是成年人式的。孩子懵懵懂懂的心灵,被成年人的人生经验铺天盖地的掩埋着。今天的孩子,该有的纯真、欢愉,少了,不该有的忧郁、沉重,多了。海嫫童诗作品却坚持着孩子的纯真、欢愉。海嫫认为愉悦是一种生命的态度,生活是美好的,孩子的精神应是快乐的。其童诗表达出了蕴含爱和美的生活的高品位。

责任编辑:赵子滟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