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挚童心、坚守笃行

发布时间:2017-03-08 16:35:43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贵州偏于西南一隅,贵州文化与文学自古以来在全国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不被外界了解与重视。甚至贵州人自己,也常对本土的文化、文学缺乏必要的了解与认识,以为乏善可陈。事实上,贵州拥有丰富深厚的文化资源和悠久多元的文学传统。只是贵州缺少系统成熟的本土文学史研究和书写罢了。马筑生《贵州儿童文学史》出版,可说弥补了贵州本土单类别文学史研究和书写的空白。翻开这本《贵州儿童文学史》,我们会被从贵州远古到当代纷繁多样、门类齐全的儿童文学史料所震撼,又会对书中出现的我们从小耳熟能详却长久忽略的本地童谣、歌谣等口头儿童文学倍感亲切,心生感动。原来,贵州不是“没有”,而是我们不自知,不懂得。那么多、那么好的儿童文学、民俗文化、多元民族文化资源,多亏了马老师三十余年多方细心收集、整理。据他自己说,其中有一部分是他常年逛旧书摊收集而来。这倒给我们做文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启示。文化、文学资料源自民间,研究者也要多关注民间。

  《贵州儿童文学史》功底深厚,资料详实,分析透彻,有条不紊。将儿童文学放置在贵州历史、文化、文学的大背景中去研究,气度不凡,视野格局较宏大,平视贵州多元族群文化,关注口头流传的丰富的原生态儿童文学创作。言之有理有据,内容充实。为研究贵州儿童文学、贵州文学、贵州文史及民族文化,留下了一本有力度的理论著作和一份宝贵的资料、史料。

  我每月都会收到马筑生老师寄来的儿童文学电子月刊。这是他退休后一直坚持的工作。这让我想起了马老师坚持办了二十年的纸质《贵阳师范报》,虽是一个小小的中等师范学校的内刊,却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质量好,品味高,给学校的师生提供了很好的阅读写作平台。马老师也因《师范报》成了我写作上的第一个编辑,给了我很多指导与鼓励。其实文字编辑是最琐碎、繁重的工作,需要编辑本人极有耐心,又要非常细致,还要有全局观念,有服务社会和培养作者的责任心。

  马筑生老师对办报、教学、治学,对儿童文学事业,都有这样一种持之以恒的坚守,都是这样耐心细致、兢兢业业。《贵州儿童文学史》,只是马老师数十年如一日,默默笃行的成果之一,水到渠成。这本著作是马筑生老师学识、才华、人品、勤勉的综合。马老师自称《贵州儿童文学史》是“三无课题”,一无资金,二无立项,三无团队。这恰是一种最单纯、非功利的做学问的态度。完全是源于他对儿童文学的热爱,对本土儿童文学的历史和创作状况的长期关注。兴趣与热爱促使他三十余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收集整理资料,分门别类,并以多元民族文化共生的视角细致梳理其发展演化的脉络,在理论体系上自成一家,有所创新。

  这本书是马老师三十年的热爱与坚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块园地,深耕细作,终开花结果。赤子之心,慎思笃行。风华岁月,皆赋予讲台与书桌,耐得住清贫寂寞,只因热爱,不为名利。

责任编辑:赵子滟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