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歌忠诚与担当

发布时间:2017-03-21 17:59:29   来源:贵州日报  

  何光渝

  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零秒,《义勇军进行曲》响彻香港,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这一切,此时如在眼前。一晃,却20年过去!

  对于香港,我们从最初的好奇与欣喜,慢慢变成家人般的习惯与自然。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记得香港回归谈判竟然花费了15年时间。而那15年,对于香港来说,几乎没人能做到淡定与自然,那是香港历史上最激荡曲折的岁月。

  这部剧的素材,来自国务院港澳办原常务副主任陈佐洱的著作《交接香港:亲历中英谈判最后1208天》。我曾读过这本书。它首次公开了这一壮阔历史事件的珍贵记忆,再现了当年那场震撼世界的外交风云,揭秘20年前中英香港回归谈判的若干真实细节。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黔闽两省广播人,联袂创作、制作了这部反映20年前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广播连续剧《香港,今夜星空灿烂》。虽然只有3集、70多分钟,只是采撷了陈佐洱书中关于解放军驻港部队先头部队提前进入香港问题谈判的片断回忆,却真实地还原了中方谈判人员如何一步步扭转局面,化被动为主动,最终把握局面,既“以我为主”,又满足了英方但求“光荣撤退”的心态,从而实现了香港主权的顺利交接与平稳过渡。这个剧故事独特,意义重大,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十分可喜可贺。

  香港绝不能一分钟不设防,驻港部队必须立即组成一支先头部队,携带武器装备于7月1日零时以前进入香港,确保零时开始有效履行全香港的防务责任。这是陈佐洱跑完香港回归大业最后一程接力棒过程中最难过的一道坎。围绕这一主线,此剧用鲜为人知的信息,构成了生动的故事,成为剧情展开的线索。短短3集,却展现了这一历史瞬间,中英双方谈判者真实感人的人物个性,戏的骨架与血肉结合自然。结构紧凑,剧情清晰,夺人眼球。陈佐洱曾在书中说:“香港回归祖国的脚步声,最后一程的坚定步伐里有我一份微薄、但是竭尽忠诚的绵力。”这部剧的各种情节铺陈,恰是这一核心信念的注脚。

  历史题材剧目,最忌开场时喋喋不休地交待时代背景和人物关系,半天不得要领。此剧则不然。先声夺人,入戏很快。一开始,就简洁地把时代背景、戏剧气氛作了交待——谈判代表,中方是陈卓,英方是布莱克。很快,《东方之珠》的乐音,倏忽之间就把人们带到了1997年6月16日,一个十万火急的紧急电话,只有一个“快”字的命令,一个新议题:“先头部队必须提前进港”,必须在一周内与英方达成协议……接下来的几个场景,戏剧的动感十足,生动可听的戏剧语言,如在眼前的戏剧动作,渲染了香港回归前夕形势之严峻,时间之紧迫,任务之艰难。剧仅有3集,但每一集都有矛盾的爆发点或故事高潮。

  而推动全剧前进的动力,则是主人公陈卓的执着与坚守,忠诚与担当。这也预示着,接下来,有戏可“听”。这正是戏剧结构的精巧安排。

  接下来,全剧分段而不间断,环环紧扣,高潮迭起,步步惊心,情节转换有序,故事前后呼应。总共70多分钟,展现了这一轮中英刚柔相济谈判的全过程:从最僵的僵局,到谈判关键词“干脆”;从英方臆想的装甲车“恐怖”,到人数问题、陆路进入香港问题、进驻军营问题,再到储藏室里达成默契,最后是临时起意的、在威尔斯亲王大厦举行的中英两国驻军的防务交接仪式……如此通宵达旦的短兵相接,讨价还价,对峙与试探,信念与坚持,睿智与机敏……自接受谈判任务到发布成功消息,正好经过7天。一切的圆满,皆呈现于抑扬顿挫的广播声中,甚至可闻拍案而起的千钧雷霆,隐于“密室”的窥测默契;似见唇枪舌战,刀光剑影。这无疑增强了这剧的可听性。

  当然,以“我”(杨云天)的回忆为引子,但“我”并非主人公,真正的主角是陈卓。对于杨云天来说,这段抹不去的难忘经历,成为他“此刻”向女儿讲述这段历史的动机与动力,也是广播剧《香港,今夜星空灿烂》生发的核心。毋庸置疑,当年英国对于向中国政府归还香港,是心不甘、情不愿的;香港最终回到祖国怀抱,并不是英国人变“文明”了,而是英国面对中国已经“无能为力”。正是谈判代表陈卓真实、直接的叙述,伸展了剧情。其坚定的意志力、强烈的爱国心、深沉的使命感,正是中国优秀外交家的基因所在,从而使得剧情纵横于过去与现在之间,让听众在听觉上有了“穿越感”,也更充实地贴近了这个典型人物的精神气质和追求。

  这部广播剧在时空的交错中,用声音逻辑建起了作品的叙事逻辑和叙事节奏,让20年前的故事,具有了广播剧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而它的结构,也很巧妙地让历史与今天变为两条立体的线索,叙事也就此变得空灵起来。已经是“过去时”的陈卓、布莱克等人,通过杨云天,与“现在时”的杨娟等年轻人“对话”,叙事空间在历史与现实间自由转化、跳跃,对话变成为情感与心灵交流的过程。故事的线索不再是单一的线性发展,因此也丰满了许多。不同的时代,相通的情境;不同的心境,相同的认同。时代虽已变化,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却会因情感共鸣而产生情感认同。这正是这部作品的时代性和艺术感染力之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此剧对《东方之珠》音乐的运用。这歌声反映了每一个中国人对祖国、对香港的热爱之情。这种热爱,加入了创作者、演唱者、剧中人和广播剧听众的认知与认同,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对祖国的情感,使这首歌在广播剧中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为我们每个唱过这首歌的人提供了又一次通过歌声回望岁月与经历的机会。正是在这种情感的响应中,剧中人与剧外人共同完成了本剧艺术性的建构。

  机缘巧合的是,这部剧的问世,恰逢香港回归20周年。这是这部广播剧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历史与今天的承接,在立体的叙事空间中变得具体、饱满而深刻。因此,我当然十分看重广播剧《香港,今夜星空灿烂》在具有艺术性的同时,显现出了对今天更为强烈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赵子滟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