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厚重的学术专著

发布时间:2017-03-21 17:59:44   来源:贵州日报  

  余 岛

  史诗,无论其文化地位、内在容量、艺术形态均意重体大,是传统文化遗产中的“巨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吴一文博士的《苗族古歌叙事传统研究》,正是这样一部研究苗族文化“巨神”——苗族史诗(又称苗族古歌)的厚重学术专著。通过这部著述,作者为苗族古歌学研究领域架设起了一座国际学术交流的金桥。

  整体观察中国史诗研究领域,北方史诗学术队伍庞大,在朝戈金等史诗研究大家的带领下,不论是史诗理论建设,还是北方三大英雄史诗的个案研究都丛书不断,要说论著汗牛充栋也不为过。而南方史诗研究特别是苗族史诗的探索,尽管有《亚鲁王》挖掘整理成果的新一轮激活,但是史诗学理研究总是零零碎碎缺乏系统,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相比北方而言总是望其项背。尽管如此,当读完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苗族古歌叙事传统研究》,对其引证的史诗文献及民俗志田野资料之扎实丰厚、苗族史诗叙事传统梳理之系统而简明、苗族史诗学理分析之精要而准确,作为一名普通的民间文学发烧友,过去对苗族古歌学研究领域的种种困惑因之豁然开朗。这种系统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于苗族史诗学术研究领域,而且对于苗族神话乃至苗族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的探究,都很有范式意义。

  之所以说《苗族古歌叙事传统研究》是苗族史诗的厚重学术专著,不仅仅是著者所指的该著是他历经9年先后完成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成果和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成果之“合订本”;更主要的方面,这是著者十五六年来,在黔东南苗疆反复系统进行史诗民俗志田野作业的丰硕成就。著者出生在苗疆腹地清水江畔一个苗族古歌演唱世家和研究世家,其祖父、外祖母是当地著名歌手,其父今旦是马学良先生长期合作的苗族史诗研究伙伴。这种特殊的家庭背景,给了他坚实的民族志观察和史诗理论的基奠。书中有关苗族古歌叙事语境与民俗、叙事形态与方式的时空描述和细节再现,大部分均是著者直接观察和记录的结果,因此这样的学术著作读来不觉枯燥,反而感到十分生动和舒爽。由此可见,很多帕里一洛德史诗理论崇拜者眼中“口头程式”“口头编创”及“口头展演”等等这些抽象概念,在这里却是生动而鲜活的。著者不仅仅是苗族古歌叙事传统的观察者、研究者,还是一个积极投入的参与者和传承者。其史诗民俗志田野作业是专业而规范的,为此他领衔建立了贵州省第一个民俗学研究基地——贵州民俗学研究所和贵州省高校首个“民俗学”重点支持学科,并在不久前成功举办了一场南方史诗学术盛宴——中国南方史诗与口头传统学术研讨会。

  多年来,一文一直积极探索一条能够让苗族古歌研究与国际对话的文化通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与研究苗族古歌的美国学者马克·本德尔教授、葛融博士长期交流,2012年他们共同合作出版了苗汉英三语对照版的《苗族史诗》,吴一文还将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苗族古歌通解》的成果纳入书中。在《苗族古歌叙事传统研究》的概念及术语规范等等方面,著者非常注意借鉴洛德《故事的歌手》、格雷戈里·纳吉《荷马诸问题》以及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等近当代西方史诗学研究成果,努力在寻求中西史诗对话的契合点。他在著述中,非常执着苗族古歌的史诗形态学、口头传统与程式理论、史诗创编与活态展演、史诗民族志等等领域的拓展研究。这是苗族古歌研究乃至中国史诗的必然趋势和共识。

责任编辑:赵子滟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