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愿山里娃“万马如龙出贵州”

发布时间:2017-04-06 16:25:31   来源:人民日报  

  抓交通、抓教育这两板斧,精准扶贫,连根拔穷,是久久为功的硬功夫、实实在在的大手笔

  据媒体日前报道,贵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山里娃入园不再难,分外引人注目。

  贵州这些年发展很快,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属相对贫困。贵州尽管穷,对教育投入却从不吝啬,尤其是不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十二五”期间,贵州教育投入总计343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6倍;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个财政穷省,连续4年压减5%以上行政经费,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为什么能下这么大的决心,全省上下勒紧裤腰带保障“教育优先”战略,持续大投入?因为“贵州拔穷根,根本在交通和教育。交通解决现实的民生问题,教育则是明天的希望。”

  多年前,贵州铜仁有个山里娃,在参加完高考之后,收到了四川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兴奋之余,难事也随之而来。要到成都去读大学,总归要花些钱,大概算了算需要40多块钱,但家里人七拼八凑,也只凑了12块钱。等钱基本凑够以后,四川大学已经开学了。从贵州的大山走出来,需要先坐一段汽车,经过秀山到黔江、彭水,再搭乘在乌江上航行的木船。顺江而下,坐两天半的船才能到涪陵,乌江从这里汇入长江。从涪陵登上民生公司的大轮船,溯江而上,开往重庆,再从菜园坝车站买重庆到成都的火车票。等赶到四川大学时,已经开学9天了。

  这一段故事,就是前国务委员戴秉国在他的《战略对话》一书中讲述的。真切表现了一个贵州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走”进未曾梦想过的大学校园,从而开启另一扇门扉的故事。抚今追昔,再来看贵州“山里娃入园不再难”的报道,怎不令人感慨万千。

  如今,在交通方面,贵州88个县市区,已县县通高速。那是在云贵高原的崇山峻岭中,洞连桥、桥连洞,过完桥、就进洞,出了洞、就跨桥的高速路。多年锲而不舍的“兴黔富民”,终于上了高速,走出大山,跨入坦途。

  在教育方面,贵州88个县市区,正县县办教育。到2015年,贵州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广覆盖、保基本、兜底线”的目标基本达成。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2016年底已惠及16.89万农村学前教育儿童。从今年春季学期起,实现对全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5个县市区84万农村学前教育儿童全覆盖。让贫困山区学童的午餐“用饭盒打上青椒炒肉、西红柿炒鸡蛋”,“饭菜很香,吃饱了上课有精神。”穷省,为教育付出的努力,岂止“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可以说,抓交通、抓教育这两板斧,精准扶贫,连根拔穷,是久久为功的硬功夫、实实在在的大手笔。

  唐代诗仙李白有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清代大儒赵熙也有“绝代经巢第一流,乡人往往讳蛮诹,君看缥缈綦江路,万马如龙出贵州”。今天,贵州已将“难于上青天”的山道改为县县相通的现代高速路,又全省上下勒紧裤腰带保障“教育优先”战略、为教育舍得持续大投入,埋头抓好偏远山区的学前教育。当地领导同志表示,要通过补齐教育这块短板,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山里娃入园不再难”,来年沿着贵州的高速路,会走出多少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优秀人才?

  侧身西望长咨嗟:今天入园山里娃,来年如龙出农门!

  《 人民日报 》( 2017年04月06日 05 版)

 

 

责任编辑:赵子滟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