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四自”能力的历史文化底蕴

发布时间:2017-04-06 16:37:42   来源:贵州日报  

  ◎新知新说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多次提到“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如何去理解这“四自”、做到这“四自”?从全会形成的两个文件的题目——“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党内监督条例”来看,其中的两个“内”字说明了什么呢?它主要是以适应于内部的准则和条例形式来解决内部的问题。

  作为先进性的政党,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它所开创的宏伟事业——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推动,无论是改造、改革、开放都是一种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它自身作为主体的进步从整体上讲也是一种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即使是出现了问题,甚至在某个阶段出现带有一定全局性的问题,也还得通过自我革新来解决。道理很简单——我们不可能等这个社会诞生一股“异己”的力量,重头再来。历史上的周期律,是一种后果很严重的体外恶性循环,并没有彻底地解决问题。要打破它,实现历史性的转变,就要通过“吐故纳新”来实现良性的循环。

  六中全会所要解决和提出的显然是全局和整体意义上的问题。其中,除了上述“四自”,可以发现与“自”相关的诸多表述,如:自觉按照、自觉遵守、自觉参加、自觉行动、自觉维护、自觉服从、自觉接受、自觉防止、自觉净化、自觉防范、自觉检查;自我批评、自我解剖、自我约束……执政党这种以“自”为内容的文化建设,不只是我们今天共产党人的独有发明,它实际上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资源的采纳、汲取、融汇。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从我们每个人自己做起,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走向更高的文明。《中庸》里指出,“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官员的修身治己、“以德修身”,是治国理政的起点。管理是先管好自己,正人先正己,不是首先指向被管理者。

  在我国古代社会中,“政德”即官德被看作是最重要的道德。虽然这些政德在根本上是体现上层阶级意志的,但其中包含了对治世之道的一般规律性认识。传统文化认为,做官的人掌握公权,道德修养自然应比一般人更重要,修养标准也更高。以德修身,首先强调在官员的各种活动中,必须始终把道德修养看作基础性、前提性的。因为官员往往位高权重,别人不易监督,所以主要靠自律。这一思想,是非常深刻的。马克思曾经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简单地说,中国古人的“以德修身”,实质就是“精神自律”、心性修养。我们党非常重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吸收和改造传统道德。毛泽东把“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并提。习近平指出,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可以说,这些论述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党性修养理论。

  领导干部靠什么发挥影响力呢?管理科学认为,一种是权力因素,一种是非权力因素。权力让人产生敬畏感和服从感。而非权力的影响,主要由道德品格、知识才能、意志情感等构成,使人产生一种敬重感、信赖感和激励感。非权力影响主要来自领导的内在因素,通过潜移默化的自然过程体现出来的,所以对人的影响就非常巨大而且持久。中国古代更看重非权力因素即道德威望的影响力,它有着“怀近柔远”的巨大政治凝聚力和向心力作用,“德化”理念甚至渗透到了外交和贸易之中。今天,“以德服众”意味着,我们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当然要在其位、谋其职、用好权;但是,作为先进性的政党,更应注重非权力的作用,发挥真理和人格的感召力,用“道德力量”驾驭权力这把“双刃剑”,真正让权力为社会服务。越是高级领导干部,越要注意修养,否则,掌握更大的权力和资源,足以以“才”误党误国。《大学》中指出要“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今道理何曾相似。

  中国最近几十年的变化有目共睹,用传统儒家的话讲,我们的“外王”事业何其伟大!可是也应看到,倒下去的高级干部也不少。党内政治生活突出的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高级领导人到我们普通老百姓,最根本的就是修身、就是自律。

  (作者为国防大学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 朱康有

责任编辑:赵子滟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