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要更好运用市场主体力量

发布时间:2017-09-01 18:34:14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大会强调,要重点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并进一步明确打好产业扶贫硬仗,要“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坚持扬长避短、扬长补短,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集中力量推进特色优势扶贫产业大发展,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和薄弱环节,强化配套保障支撑,创新产销对接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不断‘泉涌’、走向全国,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带动性强的产业,加快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的根本出路,“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招”,其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主体的关键作用,实现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最佳融合。市场主体是配置资源的主体力量,通过构建扶贫产业链,把贫困者拉进来,通过市场主体同消费市场联接起来,增强“造血”功能,推动可持续经营,让脱贫进入良性循环。

    贵阳市是全省最大的生鲜蔬菜、肉禽消费和流通市场,有着很强的消费能力。贵阳现阶段的蔬菜价格高于周边省会城市,可通过与贫困地区优势互补,共同搭建扶贫产业链,以贵阳大市场带动全省大扶贫,努力实现保供稳价与脱贫攻坚的“双赢”。我省深度贫困地区与贵阳相比,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帮助下,产业扶贫这些年取得明显成效,各类种植养殖产业成了脱贫攻坚的顶梁柱,农产品不断呈现“泉涌”式增长。这些产品,完全可以拿到贵阳市场交易,换回真金白银,助推贫困户脱贫。

    脱贫攻坚要更好运用市场主体力量,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提高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要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以及贫困户的经营能力和脱贫需求,不能不顾实际,盲目一哄而上,引进水土不服的产业。

    产业扶贫,还要充分体现并突出“产业扶贫”的内涵,发挥产业对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带动作用,确保贫困户有长期稳定的收益,避免扶农不扶贫、产业不带贫。这一点在基层也有经验可循。有的地方变“资金到户”为“效益到户”,将扶贫资金提供给带动能力强、产业基础好的合作社,并将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头上,使这些发展能力差的贫困户也能享受到股金分红。

    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带动,没有龙头就没有市场,就没有价值链。因此,推进产业扶贫,要重视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要创新机制,鼓励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带动关系,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切实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

    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实现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相融合,物流是关键环节。在全省实现县县通高速后,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组组通”公路建设三年大决战,彻底打通交通“最后一公里”,这将破解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瓶颈,提升农村地区物流便利化水平,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贵阳市通过优化市场空间,新建或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发挥农特产品物流园作用,构建绿色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可进一步放大市场空间和就业空间,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农特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就业岗位,更好发挥贵阳市场主体作用,提高我省农民收入,助力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

    (阮春权 作者单位:花溪区人大常委会)

责任编辑:赵子滟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