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为本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发布时间:2017-09-01 18:34:20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作了全面的阐述,我们要以此为指引,以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作为治理目标,扎实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走好治理这盘棋。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走向以善念为出发点的人性化治理服务,而实现善治的根本就是观念的转变。要深入分析把握善的特性,大力弘扬善行文化,有利于激发道德自觉,培育向善的人性品格,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社会治理的方式包括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下,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系统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的依法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的综合治理;以人为本展开社会服务,让人们生活在一个有温度的社会;以及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的源头治理,最终实现社会和谐,使人民群众生活拥有幸福感。

  用好法治这把尺子。当前,转型期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社会治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这里传递的信息是,社会治理就是要紧紧依靠法治,把法治精神作为社会治理的精神支撑,把法治规则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石,把法治秩序作为社会治理的根本保证。让各种利益问题的解决做到有法可遵循,依法去裁量,真正处理好各种社会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创新社会治理的目的不是为了把社会控制住,不发生社会问题,而是要建构一种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有效的“自组织治理”体制机制。这里的“自组织治理”是指多方协同共同参与。当社会领域甚至更宽领域发生问题时,政府和各种社会力量会主动启动、协商调解、化解和解决问题。很明显,这就是一种新型的、更有活力和可持续的社会秩序。自组织的成长和发展属于社会建设的范畴,社会组织需要政府在服务中进行培育和发展,使之形成专业化力量服务于社会建设,拥有职业化的队伍——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建设的大众事宜上提供持续有保障的公共服务。

  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我们建议政府与专业化社会工作者手拉手,坚守本心之善念脚踏实地行动,勇敢创新创造,将对公共事务有益的事业推动起来,共同协作、协商,从而推动社会共治共和谐。

  (毛伟 作者系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赵子滟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