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利用地方志资源助力贵阳经济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17-09-08 17:54:45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加快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精准把握贵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丰富和完善了“创新型中心城市”的内涵,体现了贵阳作为省会城市的应有担当。地方志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以其“横排门类,纵述史实,述而不论”等本质特征和特定体例规范,成为客观反映事物发展历史与现状的信史,充分发挥着“存史、育人、资政”的功能作用。新形势下,我们应围绕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新要求,以公平共享的视野去谋划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挖掘利用地方志资源,将地方志文化内涵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能。

  强化“传承意识”,肩负延续贵阳历史文脉的重任。地方志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贵阳先后完成40部首轮志书1500多万字的编纂工作,完成二轮市志1000多万字资料长篇编写任务和约计300万字的初稿编写任务,完成《贵阳年鉴》26卷3000多万字的出版任务;陆续出版了市级部门志20余部、乡镇、街道、小学、企业等志50余部。这些志书、年鉴的编纂出版,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了贵阳区域内的大事要事,形成一代又一代贵阳人的历史记忆。作为地方志工作者来说,一定要有历史的眼光,要有史海钩沉的决心,立足贵阳实际,具备全局视野,兼收并蓄。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要采取多种方式,注重对平时资料的搜集整理,将贵阳区域内发生的大事要事有机串联、记详记实;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要固本培元,让贵阳市的历史文脉不断延续,让地方志展示“贵阳智慧”、讲好“贵阳故事”。

  注重“修为所用”,丰富地方志文化服务内涵。深挖方志资源。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对多年积累下来的丰富的地方志资源进行“深加工”和“二次开发”,推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史“产品”。近年来,贵阳市地方志办推出的《贵阳史话》《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贵阳篇》等书籍以及利用《人文贵阳》期刊平台推出《王阳明到底有多牛?》等专栏,受到读者一致好评。下一步,要再接再厉,打造好正在编撰的《乡音——贵阳话》以及正在筹备的《老贵阳趣谈》等地情书籍、大众性读物。善用专业优势。近年来,贵阳市地方志办积极参与到全市文化建设之中,先后参与了贵阳市“筑城广场城市原点”设计、纪念塔文化墙策划设计、贵阳市城乡建设规划馆历史文化展厅设计、贵阳简称“筑”的来历、“晋乐”文化研讨等全市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研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专业优势逐渐凸显。下一步,要把地方志的专业优势进一步发挥出来,让贵阳市地方志工作逐渐形成一个集编研、咨询、推广地方人文历史为一体的文化服务品牌。创新服务平台。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当中,加快平台建设,逐步整合、汇聚方志资源,努力实现共建共享。通过贵阳方志馆的打造,形成贵阳市的新型文化平台;通过“贵阳方志云”的打造,将大数据信息应用技术与地方志资源有机融合,建成集方志资源采集存储、数据对比、史实核查、文史知识服务等功能为一体,以提供地方志资料为主体、兼顾政务性功能的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人文贵阳》期刊的打造,让该刊既立足于地方志,又超越地方志。

  深化“共创共赢”,全面整合社会资源。要将“开门修志”意识贯穿地方志工作始终,通过对接交流,吸纳和团结致力于地方文化的学者、专家,形成一支集离退休领导、专家学者、专业人才为一体的顾问团队和编撰队伍。同时,采取“地方志高校”的“地校携手联动”模式,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资源,联合开展项目、课题的研究和执行,实现“共创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秉承“修志本色”,弘扬方志精神正能量。要继续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眼界要高、心胸要宽、器局要远。要继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作为“贵阳历史”的参与者、记录者、宣传者为荣。要继续深化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传递“问道”精神,保持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精神,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要继续加强党性修养,真抓实干、坐言起行,勇于担当修志问道历史使命,为推动贵阳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方志人应有的贡献。要切实围绕中心履职尽责、服务大局主动作为,在公平共享视野下努力打造贵阳地方志事业升级版,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为加快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邓忠元 作者系贵阳市地方志办主任)

责任编辑:赵子滟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