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秀评】除夕守岁

发布时间:2018-02-19 09:02:07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阴历除夕终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来,谓之守岁。有关这一习俗早在近两千年前的魏晋时代就有所记载。晋周处《风土记》有云:“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餽问,谓之餽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古时守岁据说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除夕之夜,一家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也就成为春节的习俗之一。

我出生于庚辰龙年,新岁即届七十有八。尚依稀记得七十年前在家乡清镇龙井村大年三十守岁的一些情景。那时农村无电,吃过一年到头最为丰盛的年夜饭后,三代同堂一大家人,在下屋里点起多根灯草油灯的照明,围着一大堆燃烧得旺旺的疙兜(树根)火,开始守岁,但那时乡间不叫守岁而叫“熬年”。屋外寒风飕飕,屋里暖意融融。一家人围着火塘,面对装着乡间小吃的小簸箕,其中有葵花、毛栗、核桃、包谷花……此外,火堆上还有烤糍粑烧洋芋等等。大人们摆古说笑,我们小孩子则不时到屋外放炮仗。夜深了,困意袭来,祖父给我喝一小杯茶罐里熬得酽酽的浓茶,说是喝了不打瞌睡。好不容易熬到第一声鸡啼,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作为晚辈分别给祖辈父辈磕头拜年,长辈则给我们分发压岁钱,记得方音叫“牙水钱”。叫“牙水钱”也似乎说得通,年初一下午我们结伴到乡场上看“跳神”(地戏)时,新衣口袋里的几文小钱,可用来买些糖果饼干甜甜嘴,满足馋涎。“涎”者,牙缝流出的口水也!

以后我随父母进城,再后祖辈父辈先后作古,一大家人共同烤火守岁的习俗不再。数十年后我和老伴的下一代各自成家过日子,年三十儿孙们与我们团聚到餐馆吃罢早已预订好的年夜饭,我们给孙辈分发逐年加重的红包。最后只有我和老伴回到灯光明亮有暖气的家中,躺坐在沙发上,品品红酒或香茗,守着电视看春晚。其间,早些年还不时通过电话与亲友拜年,此后是短信拜年,如今则是点击朋友圈的微信拜年。到了午夜新春来临,高楼外火树银花不夜天,鞭炮大作,煞是热闹,待到春晚落幕,我们也就进卧室休息了。

星移斗转,岁月流逝,儿时与老辈在乡间守岁的日子已是云烟往事。大概是上了年纪易于怀旧的缘故吧,我仍不时想起儿时在乡间过年诸多情景。如今生活水平节节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人欢度春节的幸福感与我们过去的“熬年”愿望已不可同日而语。或许有人觉得如今的年味越来越淡,我以为旧貌总要换新颜,只要传统的亲情依旧在,年味也就在。人们对如水逝去岁月的惜别之情,对来临新春的美好愿景,永远不会改变。一代又一代人不断辞旧迎新,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不断闪光溢彩。

龙炘成

责任编辑:赵子滟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