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乡村振兴 文化为魂

发布时间:2018-04-23 11:43:45   来源:贵阳网  

我们生活在一个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时代。

城市是用石头写成的史诗,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前进,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不仅是爱农村秀美的田园风光,有一种从灵魂深处热爱这块热土的情怀,有一种扑下身子能一头扎进农村的动力。从骨子里尊重他们,善待农民,有他们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常的亲切,能客观认识农民身上的缺点错误,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和施舍。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这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明确了乡村发展的新思路,是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转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就是补齐乡村这块短板。广大乡村居民能否同步实现小康,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

我国是城乡区域差异较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在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农业农村现代化始终是薄弱环节。所以,想要乡村驶上发展的快车道,“授人以渔”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想做到授人以渔,就要在推进多元化产业发展上做文章。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乡村建设的基础。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加大特色资源、优势资源、闲置资源开发力度,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开发模式,更要充分发挥农村地区的生态优势,坚持“内修人文、外修生态”,着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

同时,乡村文脉的传承与创新也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乡村文脉就是一种源于乡村生活、不同于城市文化的另一种文化,它是乡村居民在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一种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气息的文化。传承好乡村文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让每个人真切地体会到属于自己的“根”。

如果说产业发展和文脉传承是乡村建设的客观要素的话,那么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则是村民们建设乡村的主观要素的体现,而文脉传承中的创新更是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新的历史时代相融合。新农村建设,“客观”和“主观”一个不能少。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通过乡贤文化这个联系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引领道德风尚,传承乡村文明。

没有现代化的乡村,就不会有现代化的中国,而没有文化传承与创新,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协同努力,在不远的未来,乡村的发展也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一样,在新时代里展示新气象。(乌当区离退局 陈子)

责任编辑:彭钥嘉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