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评论:民工融入城市需要多管齐下

发布时间:2018-11-26 16:16:12   来源:贵州日报  

  农民工的现实待遇和权利保障如何,考验着一个社会的治理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的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总数已经超过了农民工总量半数以上,为50.5%。这些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有很大的不同。他们要么一出生就在城市,要么一出校门就进城,长期生活在城市,对土地没有情结,对农业不熟悉,对农村也缺少感情。但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无法完全融入城市生活。(11月22日《工人日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工作为一种人力资源,来到城市从事二三产业,完成了职业转换。可以说,在城市的繁荣发展过程中,农民工付出了身心两方面的巨大牺牲,已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相关数据显示,这些年,我国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数量已高达1.7亿。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均收入,已是“相当可观”。与以前大都是打拼在城市,生活消费在家乡的农民工不同,如今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打拼在城市,生活消费也在城市,所以他们更希望融入城市,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然而,他们却无法在城市找到稳定的归属感,“留不下的城市和回不去的农村”,成为了摆在新生代农民工面前一道艰难的抉择。

  究其原因,在制度壁垒和人为藩篱的双重挤压下,农民工在身份认同、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上受到了不少的压力,他们仍然顶着“农民”的标签,生活在安全感和幸福感不足的城市。可以说,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权利痛点和民生难点。

  在让劳动者生活得更有尊严的社会里,农民工的“前途”,其实比“钱景”更重要。农民工的现实待遇和权利保障如何,考验着一个社会的治理水平。须知,一座城市的人间烟火,离不开每个身处其间的人。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快递员、外卖小哥、环卫工等等这些个普通劳动者,我们的城市又怎么保证整洁、有序、高效地运转呢?既然城市离不开每个平凡的普通劳动者,又有何理由将他们拒之门外?

  当然,我们希望每个城市向农民工敞开怀抱——即降低落户门槛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新市民”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的需求,以及是否能享受到应有的公共服务,或整个城市的发展前景和潜力是否符合他们为之努力的预期。换句话说就是,我们除了要为农民工提供合理的薪酬待遇、良好的用工环境和发展空间外,还要重视农民工的诉求。用更完善的制度建设对农民工的住房保障、教育等各类资源进行公平分配。用更具包容性的人文氛围,为他们营造更高的社会认同感和劳动的尊严,这样他们融入城市的路才能越走越顺畅,也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持续、稳定的后劲。

  此外,还有一点必须要强调的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农民进城落户不得强制退“三权”,即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推行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在充分尊重农民工意愿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绝不可为了城镇化率的虚名与政绩需要而急于求成让农民“被进城”。

编辑:彭钥嘉

统筹:彭钥嘉

编审:干江沄

 

责任编辑:彭钥嘉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